每日研经丛书


马太福音第十六章
盲目不见神迹(十六1-4)
仇恨常常照它的需要,撮合奇异的伙件。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的连合,实在是一种非常的现象,因为他们信仰的立场与政策,恰巧是背道而驰。法利赛人遵守口传与文士律法的繁文琐节;撒都该人完全否认文士与口传的律法,只以圣经的记载作为他们生活的准则。法利赛人相信天使与身体复活;撒都该人却不相信。保罗在公会前受审就利用这种互相反对的局势(徒廿三6-10)。而在现在这种情形之下,最要紧的是法利赛人并不是一个政治团体,他们可以在任何容许他们遵守自己的宗教规条的政体下生活;撒都该人是少数富有的贵族阶级,他们是通敌的,只要保持他们的财产与权利,他们倒很乐意与罗马政府合作。而且法利赛人仰望弥赛亚的来临,撒都该人并不如此。我们简直不可能找到两个更不同的党派和团体,可是他们竟在除灭耶稣的阴谋上采取一致的行动。一切的错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对基督的仇恨。
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所要求的是一件神迹,我们已经看到犹太人总是盼望一位先知或领袖用某种超自然的神迹来证实他的信息(太十二38-40)。耶稣回答说神迹已经在那里了,
‘晚上天发红是牧羊人的喜悦,
早晨天发红是牧羊人的警告。’
他们知道傍晚天发红是好天气的豫兆,早晨天发红是风暴将至的警告,可是他们却盲目不见时代的记号。
耶稣告诉他们惟一可以得到的神迹就是约拿的神迹。我们已经看到约拿的神迹是甚么回事(太十二38-40)。约拿是一位使尼微微城的人悔改,并使人脱离罪恶,归向 神的先知。约拿使尼微微城的百姓归向 神的神迹,并不是约拿在海中被大鱼吞没的事实。城里的人对于这件事一无所知,约拿也没有以此作为请求的手段。约拿的神迹乃是约拿本身,与他从 神而得来的信息。使尼微微城的百姓的生命得着改变的,乃是先知的出现,以及他所带给他们的信息。
因此耶稣是说, 神的神迹就是耶稣本身,以及
危险的酵(十六5-12)
耶稣
门徒的思想总离不开饼,所以耶稣要他们记得。‘要记得,’
这样直率而清楚的说明,门徒一定明确了解。耶稣又重复地警告他们说:‘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现在这个‘酵’字有了第二个意思,不是字义与物质的意义,而是隐喻的意义。它是犹太人对于酵隐喻为罪恶的影响。对于犹太人,酵永远是一个邪恶的记号。它是一种发酵的面团,犹太人把发酵与腐败视为一致。酵代表一切腐烂、邪恶与败坏、酵具有渗透任何面团的力量,所以酵代表恶的影响力能够传布蔓延整个的生命,并使其全部毁坏。
现在门徒了解耶稣并不是说饼;
这恶的影响是甚么呢?耶稣在警告他们防备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教训中邪恶的影响时,
(一)法利赛人把宗教当作是律法、诫命、规条与律倒。他们把宗教当作是外在的仪式与外在的洁净。所以耶稣是说:‘要小心,不要像法利赛人那样把宗教当作是一套:“你不可……”。要注意不要把宗教与外在的行为视作一体,真正重要的是人内心的状况。’这警告是防备生活在律法主义中,而称之为宗教;这是防备形式主义宗教的警告。用现代的说法,这是防备外表敬虔的警告,就是
(二)撒都该人有两种特征,彼此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富有的贵族阶级,与政治极有关连。所以耶稣可能是说:‘你要小心,千万不要把天国与外表的善一视同仁,也不要把你的盼望带到政治的行动上面去。’它可能也是在我们的价值制度之下,警告不要给予物质太高地位,并且防备人要以政治的行动来施行改造。耶稣可能是提醒人:物质的丰盛远不是最高的善,政治的行动远不是产生最重要的结果。真正的福份,是内心的福份;真实的改变,不是外表环境的变动,而是人心的改变。
伟大发现的背景(十六13-16)
我们在这里另有一个耶稣退隐的故事。末期将到,耶稣尽量要把所有的时间,单独地与门徒在一起。耶稣有许多话要告诉他们,要教导他们,虽然有许多事在当时他们并不能接受与了解。因此
耶稣在这个时期面临着一个迫切与高要求的难题。
明白耶稣所选择来发问的地点,真是最富有戏剧性趣味的一件事。很少有地区像该撒利亚腓立比更有宗教上的密切联系。
(一)这个地区充满了古时亚兰人崇拜巴力的庙宇。汤姆逊在圣地与圣书中叙述此地附近至少有十四座这一类的庙宇。这是到处弥漫着古时宗教气氛的地区,这也是一个笼罩在古代神明阴影之下的地区。
(二)此地不但有亚兰之神的崇拜,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有一座巍峨的高山,并有一道很深的峡谷,据说这峡谷是伟大的自然之神潘(Pan)的诞生地。该撒利亚腓立比与这位神被视为一体,因其原名为潘尼亚斯(Panias),如今该地称为便尼斯(Banias)。希腊神话的传奇,都围绕着该撒利亚腓立比。
(三)再者,那个据说是约但河发源地的洞,约瑟夫写道:‘在一座山上有一个极美好的山洞,洞下有很大的山谷,山谷往下陷得十刀深,其中充满了水。其上为一座大山,在山谷的深处流出的是约但河的泉源。’把这个地方当作是约但河发源地的说法,使得这个地方在整个的历史与犹太人记忆的故事中永留芬芳。凡是虔诚的犹太人都很熟悉古代犹太教的信仰。
(四)更进一步,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有一座为该撒神所建立的白色大理石的大庙。该庙为大希律王所建,约瑟夫说:‘希律藉着建立这座献给该撒的辉煌的神庙,装饰了这原来就很引人注意的地方。’约瑟夫在另一处为描述这洞与庙写道:‘该撒把另一个国家赐给希律的时候,他也在当地建立了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庙宇,靠近约但河的发源地。该地称作潘尼母(Panium)是一座极高山的山顶,在它旁边的下面,或在底处,有一个山洞,其中有可怕的峭崖由上突然垂下,里面有大量静止不动的水。若有人要测量水的深度,没有一根绳索的长度可以达到水底。’所以希律给该撒神建造了这座宏伟的白色大理石神庙。后来希律之子腓力更进一步的美化,充实这个神庙,把潘尼亚斯的名称改为该撒利亚,即该撒之镇,再加上他自己的名字──腓立比意即属于腓力,表示与地中海岸的该撒利亚有区别。再往后的年日,希律亚基帕为尊崇尼罗王而称此地为尼罗尼亚(Neroneas),凡是看到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人,即使相隔着一段距离,不会不看到白色大理石闪闪发光的柱子,并想到罗马的威仪与神圣。
这实在是一幅戏剧性的图画。这位四海为家、腰无分文的加利利木匠,身边带着十二位很平凡的人。在那个时候,正宗派的人士把
超乎人类范畴之上(十六13-16)(续)
所以耶稣决意要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从门徒那里得到一个决断。
有的人说
另有人说
有的人说耶稣是耶利米。耶利米是以色列民族的盼望,具有一个奇特的地位。他们认为在以色列人被掳以前,耶利米已经把圣殿的约柜与烧香的坛拿出来,藏于尼波山僻静的山洞之中;而弥赛亚来到以前,他将要回去把它们拿出来, 神的荣耀将要再一次临到
有关马加比战争的时期有一个奇特的传说。在与尼加诺尔(Nicanor)战争以前,犹太人的总司令是伟大的犹太马加比,有一位曾做祭司长的好人阿尼亚(Onias),见到一个异象。他为战争的胜利祈祷:‘这样做时,出现一位头发灰白、满有荣耀,样式像是一位奇妙尊荣的君王。于是阿尼亚回答说:“这是那一位弟兄们所爱的人,他为百姓和圣城多多祈祷悲伤,他就是 神的先知耶利米。”然后耶利米就伸出右手赐给犹太一柄金剑,递给他的时候说:“把这柄圣剑拿去,这是 神给你的,你将以此伤害以色列的仇敌。”’(马加比后书十五章一至十四节)。耶利米是弥赛亚来到以前的先锋,也是他国家在患难中的帮助。
当人们把耶稣与以利亚和耶利米一样看待的时候,在他们看来已经对
耶稣听见了众人对于
在三本福音书中,对于彼得的话各有不同的记载,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马太所记的是:
‘你是基督,永生 神的先子。’
马可写得最简短(八29):
‘你是基督。’
路加记载得最清楚(九20):
‘你是 神所立的基督。’
现在耶稣知道至少有一个人认识
在这段经文中有两个伟大的真理。
(一)彼得的发现主要是认为在人的范畴,即使人类最高的,也不适合于来形容耶稣基督。当人们说耶稣是以利亚或耶利米或他们所想到的先知的一位,他们是把耶稣放在他们所能找到的最高的范畴之内。以利亚是众人所盼望的先知,耶利米在 神的国度中也有他的地位,而且是 神的百姓在患难中指定的帮助者。犹太人认为先知的声音已经静默了四百年,他们说在耶稣的身上,人们再一次听到了 神直接而真实的声音。这都是伟大的称誉,可是还不够伟大,因为没有人的范畴、描述与类别足以适当地形容耶稣基督
有一次拿破仑给耶稣下了一个判断:‘我知道人,而耶稣远超过人。’彼得对于他所说的耶稣是永生 神的儿子的这番话,无疑他不能加上一个神学上的解释与誓学性的说明;可是彼得十分确定了一件事,没有一个人间的描写,能够适用在耶稣基督的身上。
(二)这段经文教导我们,对于耶稣基督的发现,必须是一种个人的发现。耶稣的问题是:‘你们──你们说我是谁?’彼拉多问耶稣是否犹太人的王,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约十八32-34)。
我们对于耶稣的认识永远也不能是二手的。一个人可能知道别人对耶稣的各种判断,他可能知道人的头脑所思想过的每一种基督论,他也可能说出每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与神学家论及耶稣的摘要,而他仍旧不是一位基督徒。基督徒决不在于有关耶稣的知识;而是在于认识耶稣耶稣基督需要每个个人的判断,
伟大的应许(十六17-19)
这段经文是新约圣经批注的一个暴风中心。若要平静地、毫无偏见地看这段经文,常常会相当困难,因为它是罗马天主教会与教皇地位的根基。天主教认为本段经文的意思,是给彼得天国的钥匙,让他可以准或不准人进入天堂,并且给予彼得有是否赦罪的权柄。天主教更进一步地辩称,彼得既有这样大的权利,就成为罗马的主教;这权柄今天临到教皇(Pope),他是天主教的头目。
在一位更正教的信徒看来,这种教义实在是难以置信,更正教与天主教在看这段经文的时候,同样地并不是全心要发现这段经文的真意,而是不定决心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并且尽可能的诋毁对方的见解。现在我们来试试找出这段经文的意义:
在这里有文字游戏。彼得的希腊文是petros。而盘石是petra。彼得的亚兰文名是矶法(Kephas),而这在亚兰文中也是盘石的意思。这两种语言在这里都有文字游戏。彼得有这么重大的发现并且宣布了他的信仰,耶稣就对他说:‘你是petros,我要将我的教会建立在这petra上。’
不管它是甚么解释,我们必须要注意,这是一个非凡的称赞。它绝对不是犹太人思想中不常用的或奇怪的隐喻。
拉比把盘石喻作亚伯拉罕,他们曾有话说:‘当圣者看到那正在兴起的亚伯拉罕,
这盘石(sur)一次又一次地用在 神自己身上。‘
有一件事情很清楚,称呼任何人为盘石是最大的敬意;而且没有一位熟悉旧约圣经的犹太人,在使用这句话的时候不会想到 神是爱护与拯救之独一真实的盘石。耶稣在这段经文中使用盘石这两个字,到底是甚么意思呢?对这个问题曾有人给出以下的四个答案:
(一)奥古斯丁认为这盘石是指耶稣自己。似乎耶稣是说:‘你是彼得,在我这块盘石上,将要建立我的教会;日子将到,你要在教会中成为伟人,作为你信心的赏赐。’
(二)第二个解释是这盘石是指耶稣是永生 神儿子的真理。 神向彼得启示了这伟大的真理, 神亲自开启了彼得的眼睛,使他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耶稣基督是 神的儿子,这事实实在是教会信仰与信心的基石。教会将永远建立在伟大的真理上。这个解释主张: 神所启示的耶稣是 神儿子的真理,乃是建立教会惟一的根基。这个解释非常地真实,却很难表明此处所玩弄的字句。
(三)第三种解释乃是盘石是指彼得的信仰,教会是建立在彼得的信仰上。全世界教会信仰的火花,是彼得所点燃的,彼得的信仰是有朝一日形成普世教会最初的原动力。
(四)现在我们来看最后的,也是最好的解释,就是彼得自己是盘石。但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他不是教会建立在其上的盘石,那盘石是 神;他是整个教会的第一块盘石,彼得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耶稣是谁人,他是第一个在信仰上跳级,看出耶稣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换句话来说,彼得是教会中的第一位教友,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整个教会是建立在他的上面。这就是其中的含意,好像耶稣在对彼得说:‘彼得,你是第一个认识我的人,所以你是第一块石头,根基的石头,我最初建立教会的开始。’而且从此以后,每一个与彼得具有同样发现的人,就是另一块加在基督教会大厦上的石头。
有两件事情帮助我们弄清楚这一点。
(甲)圣经里面常常用画面来表明一个确实的要点。并不注重图画的细则,只是着重在一点上。那么新约圣经中重复地使用这节的图画与教会相关连,可是这幅图画却有许多目的,和来自许多的观点。彼得在这里是根基,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整个教会建立在其上的根基,因为他是第一个发现耶稣是谁的人。在以弗所书二章二十节把先知与使徒都称为教会的根基。从人的立场上来说,地上的教会靠赖他们的工作、他们的见证与他们的忠诚。在同一段经文之中,耶稣基督是头块的房角石;那就是说,
(乙)第二点要说的是在这段经文中的教会(ekkleia)这两个字给予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当我们听到教会两个字,我们很容易想到自己的教会,或者我们至少想到教会是带有建筑物,办公室、聚会,组织以及各种活动的机构。但是耶稣在这里所用的字,很可能是quhal,是旧约中用在以色列会众、 神子民之集合的字。耶稣对彼得所说的乃是:‘彼得,你是新以色列, 神的新子民,信我之人新团契的开始。’彼得是在耶稣里信徒团契中的第一位,这并不是人意识中的教会,也不是宗派性教会的开始。彼得所开始的是所有在耶稣基督里的信徒团契,并不与任何教会成为一体,也不限制在任何教会,却包含一切教会中爱主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段引起争辩的经文,意思是说彼得是教会的根基,他是那乐意表明自己发现耶稣基督是主的伟大团契中的第一个人。但至终说来,那作为教会建立在其上的盘石,无非是 神本身。
地狱之门(十六17-19)(续)
耶稣接下去说地狱的门不会胜过
(一)它可能是指一座城堡的图画。站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山顶上,往下俯视,迄今还耸立着一座或者在耶稣的时代就已光辉存在的城堡遗址,耶稣可能认为
(二)柯罗富(Richard Glover)对此有一个有趣的说明。在古代的东方,所谓门,常是指一处地方,在那里,尤其在小的村庄乡镇中,长老与官员就在那里开会,施行劝导和审判。例如,律法上规定人若有一个顽梗背逆的儿子,他必须把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老那里’(申廿一19-20),在那里施行审判执行公义。在申命记廿五章七节记载人若有疑难,就‘要到城门长老那里’。城门是长老聚集执行公正的简单场所。因此这城门可能是政府的所在地。例如土耳其的政府被称为Sublime Porte(Porte是法文门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地方的政府与力量永远也不会胜过教会。
(三)还有第三个可能性,假如我们回想耶稣是永生 神的儿子,而教会是建立在这盘石上的观念。那么,在这里所说的,阴间并不是受刑罚的地方,而是犹太人所相信的死人都要到的地方;门的功用显然就是把东西留在里面,把它们关闭起来,控制起来。有一个人是阴间的门没法子把
无论我们如何解释,这句经文是得胜地表明基督
彼得的地位(十六17-19)(续)
现在我们要来看看这两句论到耶稣叙述彼得的权利的经文。
(一)耶稣
(甲)这句话一定是表示某种特殊的权力。拉比们有一句名言说:‘诞生,下雨,和由死复活的钥匙都属于 神。’这就是说,惟有 神才有创造生命,降下雨水,使死人复活的权力。这句话表示一种特殊无比的能力。
(乙)按照新约的用法,这句话常与耶稣有连带关系。这把钥匙是在
(丙)新约中所有的这些图画,回溯到以赛亚书的一幅图画(廿二22)。以赛亚在这幅图画中描述将有大卫家的钥匙放在以利亚敬的肩头上,他开了无人能关,关了无人能开,以利亚敬的责任是作为大卫家的管家。他清早开门,夜晚关门,访客心得通过他才能得到王的接见。所以耶稣对彼得好像是说:在将来,彼得要作天国的管家。在彼得方面,整个观念只是开启,并不是关闭天国的门。
实际的情形也的确是如此,在五旬节的时候,天国的管家彼得,向三千人开门(徒二41)。他向外邦人百夫长哥尼流开门,使打开天国的门接纳广大的外邦世界(徒十章)。在使徒行传十五章告诉我们,耶路撒冷的会议如何向外邦人开门,彼得的见证如何促成件事(徒十五14的西门就是彼得)。彼得具有天国钥匙的应许,是彼得要开启门户,使得将来有成千上万人亲近 神的应许。其实并不惟独是彼得有天国的钥匙,每一位基督徒都有这把钥匙,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向别人开启天国的门,使他进入耶稣基督伟大的应许之中。
(二)耶稣更进一层地应许彼得,凡他所捆绑的,将被永远捆绑;凡他所释放的,就必释放。柯罗富认为这里的意思是,彼得将要把捆绑住人的良心的罪,藉着告诉他们 神的慈爱与饶恕,使他们得着释放。这是一个很可爱的想法,这无疑也是真理,是每一位基督教的传道者与教师的责任。
释放与捆绑是犹太人常用的字,尤其是常用来指一位伟大的教师与拉比的决定。一般来说,犹太人认为释放与捆绑的意义是允许与禁止。捆绑某种东西就是宣布禁止它,释放某种东西就是宣布允许它。这是律法作决定时所使用的正规字眼。实际上只有这样,上下文才有意义。所以耶稣是对彼得说:‘彼得,你将要负起一个巨大和沉重的责任,你将要从事对于整个教会的将来有影响的决定,教会的行政将要放在你身上,你将要作初期教会的引导者与指示者,你将要从事的决定十分重要,会使人今生与来世的灵魂受影响。’
这钥匙的权利,表示彼得要成为 神的管家,替人开门,使人可以进入天国。捆绑与释放的责任,是指彼得将要为教会的生活,与教会更远大的影响作决定。当我们念到使徒行传的头几章,我们看到,彼得在耶路撒冷所作的事的大意正是这些。
我们意译这段曾引起许多争辩的经文,我们看到它并不是论到教会的形态,而是论到教会的救恩,耶稣对彼得说:‘彼得,你的名字就是一块盘石的意思,你的使命就是作一块盘石。你是第一个认识我是谁的人,所以你是那属我之人团契大厦中的第一块石头。攻击这团契的邪恶力量不会得胜,如同它们不能使我成为死亡的俘虏一样,将来你必定是天国的管家,打开天国的门,让犹太人与外邦人都能进来。你必定是智慧的行政管理者,带领人解决难题,指导那幼小与渐长的团契。’
彼得有了重大的发现,他也接受了极大的权利与重要的责任。他的发现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有的发现,而当我们如此发现时,就有同样的权利与责任要放在我们的身上。
严肃的斥责(十六20-23)
门徒虽然把握了耶稣是 神的弥赛亚的事实,但是他们还是没有了解这件伟大的事实具有甚么意义,他们的意思与耶稣的意思是完全不同。他们还是以征服的弥赛亚,武装的君王,从巴勒斯坦横扫罗马,和复兴以色列等类的词句来看这件事。这就是耶稣为甚么要吩咐他们静默的原因。如果他们出去到众人面前,把他们自己的想法传开,他们所将做到的不过是一次悲剧性的叛变与革命,他们
所以耶稣要设法使他们睁开眼睛来看见一件事实,就是除了十字架的道路以外,
耶稣刚说完这句话,彼得马上采取强烈的反应。彼得一贯受的教导是弥赛亚是大有能力、荣耀与得胜的。在他看来弥赛亚的受苦,以一个十字架与弥赛亚的工作相连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他‘拉住’耶稣,简直是用手臂环抱着耶稣,似乎要把
我们一定要尽量抓住耶稣说这句话时的语气。
耶稣如此地反应,是因为在这一
这些试探并没有完全从耶稣的脑海中消逝,路加很深入地看见主的内心,而在试探故事之后写道:‘魔鬼用完了各样的试探,就暂时离开耶稣’(路四13)。试探者一次又一次地向
这就是彼得在这里所给予
这就是为甚么彼得是撒但的原因。‘撒但’的字义是‘反叛者’,也就是说明为甚么彼得的意思不是 神的意思,而是人的意思;撒但就是影响我们离开 神道路的力量;撒但就是凡引领我们背弃 神所定的艰难道途的影响力,是寻求以人的愿望代替 神命令的力量。
这个试探所以更形尖刻,是因它来自受
在斥责后面的挑战(十六20-23)(续)
在我们离开这段经文以前,再来看一看这一段的极早期的两点解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俄利根认为当耶稣说这句话的时候,
当我们详细的察看马太福音四章十节,耶稣对撒但所说的话时,我们可以得到更进一层的意思。这两段经文在翻译上实际上有一点差别。四章十节说:‘撒但!退去吧!’在希腊文是"Hupage Satana"。在标准修订英译本中耶稣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希腊文是"Hupage opisomou
Satana"。要点是吩咐撒但:‘退去吧!’但
伟大的挑战(十六24-26)
这里有一个在耶稣的教训中时常重复提到的题目。这是耶稣一次又一次教导我们的(太十37-39;可八34-37;路九23-27;十四25-27;十七32;约十二25)。耶稣一次又一次地向人提出基督徒生活的挑战。一个人若要过基督徒的生活,他必须要准备做三件事:
(一)他必须舍己。我们通常使用的舍己,
(二)他必须背起他的十字架,这是说他必须背起牺牲的担子,基督徒的生活是牺牲服务的生活。基督徒为要事奉基督可能要放弃个人的野心,他可能发现,他献给耶稣基督最大的服事,就是那酬报微薄,毫无名望的地方。他必须要牺牲时间、闲暇和娱乐,为要藉服事人而服事 神。
简而言之,火炉旁的舒适,前往娱乐场所的乐趣,可能要为尽长老的职分而牺牲,为应付青年工作的呼召,或拜访某些忧伤寂寞灵魂的家庭等等而牺牲。也许为了要更多的分给别人,他必须要牺牲某些他可以享有的东西。基督徒的生活及是牺牲的生活。
路加好像受了一
(三)他必须跟从耶稣基督。那就是说,他必须完全顺服基督。我们在年青的时候,常喜欢玩一种‘跟领袖’的游戏,领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不论是多么困难,我们一定要照样做;不论是多么荒唐,我们都非照样做不可。基督徒的生活是不断地跟从我们的领袖,在思想、言语、行为上,不断地顺服耶稣基督。不论基督要带领我们往何处去,基督徒总是跟着基督的脚踪行走。
丧失与得着生命(十六24-26)(续)
在这个世界之中,存在与生活完全是两回事。存在
(一)过分注意安全的人要失丧生命。马太福音是在主后八十到九十年之间写的。是马太在痛苦的逼迫期间写的。他说:‘人为保全生命而放弃信仰的时刻将要来到;但是如此行,就生命的意义来说,并不是保存生命,而是丧失了生命。’那忠心的人可能会死,但他的死就是活着;那放弃信仰的人可能保全了生命,但是他活着就是死亡。
在我们现今的时代并没有殉道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常常求安全,保障、舒适与写意的生活,如果每一样抉择都是以世俗的智慧与谨慎的动机为出发点,我们将会失去一切使生命有价值的东西。当生命可能是一种冒险之时,它变为柔弱,萎靡的事情。生命在可能发出服务光辉的时候,却变为自私。生命在可能达到过超的境界的时候,却被世俗所捆绑。有一次一个人替另一个人写了一块很刻薄的墓志铭:‘他出生时是一个人,死时是一个杂货商。’‘杂货商’这三个字可能取代以任何一种手艺或职业。一个贪图安全的人并不是人,因为人是按照 神的形像而造成的。
(二)为基督冒一切危险的人,看起来似乎失去一切,但是他却得到了生命。这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功课:名字记在历史上,对世界大有贡献的人,总是不辞冒险的灵魂。若不是那些准备接受冒险的人,许多医药的治疗都不会存在;若不是那些准备接受冒险的人,就不会发明出那些使生活简便的机械。若不是那些准备接受冒险的母亲,就没有一个婴孩会生下来。凡敢于将自己的生命为 神孤注一掷的人,必定会得着生命。
(三)于是耶稣警戒说:‘如果一个人
这里所谓的‘世界’,是代表着物质的东西,与 神互相敌对。关于物质的东西,有三点要说:(甲)到最后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它们带走,他只能把他自己带走,如果他为要得着物质的东西而使自己卑鄙,他的懊悔必是痛苦的。(乙)它们无法帮助那生命破碎的人,物质的东西永远无法弥补破碎的心怀或使寂寞的灵魂欢欣。(丙)人若以不名誉的手段获得物质的财富,有一天他的良心将要说话,这人就在死亡之先已进了他的地狱。
世界上允满了呼喊的声音,大声疾呼地说:凡为物质的东西出卖了真实生命的人,是一个愚蠢的人。
(四)耶稣最后问道:‘人还能拿甚么换取生命呢?’希腊文是人还能拿甚么Antallagma换生命呢?Antallagma是一个很有趣的字,我们在次经的传道经中念到:‘没有Antallagma可以换取一位忠实的朋友,’与‘没有Antallagma可以换取一个受操练的灵魂’(六15;廿六14)。它的意思是说忠实的朋友与操练的灵魂是买不到的无价之宝。所以耶稣这最后的话,可能有两个意思:
(甲)它的意思是说:人一旦为了求安全与物质的东西,丧失了他真实的生命,他就是付上任何的代价,也不能再把它买回来。他对自己已作了永远不能完全挽回的事。
(乙)它的意思的是说:一个人本身和每样东西都来自耶稣基督,没有东西可以代替人的生命献给基督,一个人很可能想要把他的钱财献给基督,却留住他的生命。人也很可能把他的嘴唇献给基督,却留住他的生命。有很多人每周把钱奉献给教会,自己却不到教会去;显然他并没有满足教会对教友的要求。我们惟一可以献给教会的礼物就是我们自己,惟一可以献给基督的礼物是我们整个的生命。没有东西可以代替;这样做是必不可少的。
警戒与应许(十六27-28)
(一)第一句是一个警戒:就是不可避免的审判的警戒。生命正在走向某处,那个去处就是审判。最后审判的日子不可避免地临到人生的每一方面。基督教所论到的死后的审判是无可避免的。我们如果把这段经文跟前面的一段连在一起,马上就可以看到审判的标准是甚么。那自私地把持住自己生命的人,那首先考虑到本身安全和舒适的人,从属天的眼光看来,才论他在世上如何富有,成功与发达,仍旧是失败的。只有那为别人舍弃自己生命,过着英勇冒险生活的人,才会获得属天的赞许与 神的赏赐。
(二)第二句话是一个应许。马太的这段记载,念起来好像耶稣是说,这些听见
耶稣是说
我们还要把这段经文跟以前的经文放在一起来看。耶稣警告